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21世纪,城市作为经济、文化与创新的核心引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气候变化、技术革新、人口流动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韧性建设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世界城市报告2024》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为全球城市提供一个综合性的视角,探索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构建更加绿色、智能、包容且能够抵御未来冲击的城市模型。
本报告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师及行业领袖的洞见,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成功案例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我们不仅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更重视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与文化多样性的平衡发展,力求为所有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世界城市报告2024》特别强调了可持续性与韧性两大核心主题。可持续性要求我们在城市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之间找到和谐共存之道,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而韧性则意味着城市要具备应对自然灾害、经济波动、公共卫生危机等突发状况的能力,确保城市功能在逆境中迅速恢复并持续运行。
此外,报告还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城市治理与服务,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城市间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发展。我们相信,通过集合全球智慧与力量,共同应对挑战,城市可以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
《世界城市报告2024》不仅是对当前城市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审视,更是对未来城市发展蓝图的一次深刻展望。它呼吁全球城市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繁荣、可持续且韧性的未来,让每一座城市都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璀璨明珠。
关键事实
1、目前,超过20亿城市人口到2040年可能会暴露于至少0.5摄氏度的额外增温中。
2、全球城市中多达36%的人口可能会经历年平均气温达到29摄氏度或以上。
3、到2040年,将有超过2000座城市位于海拔5米以下的低洼沿海地带,而海拔10米以下的城市将达到2620座。这些易受影响的城市目前已有14亿人口,预计到2040年还将进一步增加。
4、截至2025年,易发百年一遇河洪的地区居住着约10亿人,其中一半住在城市中。
5、到2030年,至少有5.17亿城市人口将暴露于百年一遇的河洪之中,占全球城市人口的14%。
6、自1975年以来,城市遭受洪水侵袭的程度是农村地区的3.5倍。
7、假设海平面以中等速度上升,且没有额外的适应和风险管理投资,136个最大的沿海城市到2050年每年的损失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8、全球城市地区的绿地比例平均从1990年的19.5%下降到2020年的13.9%。
9、到2030年,城市需要在交通、能源、水、废物处理和电信项目等领域投资约4.5至5.4万亿美元,用于新建或改造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然而,在2021-2022年间,城市每年仅为气候行动筹集到8310亿美元,其中仅10亿美元(略高于1%)用于城市气候适应行动。
关键信息
1、城市必须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核心,因为它们正面临严峻威胁。城市迫切需要推进零排放目标,同时建设抵御极端天气事件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冲击的能力。
2、气候正义必须是城市气候行动的核心,特别是针对非正式定居点和贫民窟。因此,解决结构性脆弱性的公正气候转型必须是城市气候行动的重点,以确保不落下任何人或任何地方。
3、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是气候行动的关键工具。必须利用气候适应性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来加速实现零排放承诺,同时加强适应能力。
4、推广低碳且具有适应性的住房和基本服务对气候行动具有重大益处。因此,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在其规划、实施和维护中融入气候因素。
5、城市需要扭转绿地减少的趋势,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转变政策和城市规划框架,以优先保护城市中的现有绿地并创造新的绿地。
6、国家气候承诺需要更强的城市重点,以提高其雄心。加强国家气候承诺和气候行动计划中的城市维度,为提高气候目标雄心提供了机会。
7、城市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有效应对城市气候问题。城市需要与区域、国家和多边利益相关者进行战略合作,从公共和私人来源填补城市气候融资缺口。
8、有效的气候行动需要多层次治理和跨尺度协作。从全球到国家和地方层面,需要更强大和更具协作性的多层次治理来加速城市的气候行动。
9、城市必须通过过渡创新的综合过程来加速气候行动。一个利用数字技术,同时整合基于自然的、金融的和社会的创新的本地创新生态系统,对城市的有效气候行动至关重要。
10、弥补城市气候数据缺口对于城市开展知情和有效的气候行动至关重要:弥合城市气候数据缺口对于吸引资金、扩大影响以及确保气候行动满足最脆弱群体的需求至关重要。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地址:肯尼亚内罗毕00100,邮政信箱30030
邮箱:mailto:unhabitat-info@un.org
网址:http://www.unhabitat.org
本站帮助设计师寻找和对接各类设计资源, 发表设计产业的各类资讯
联系电话/微信:13692222744 投稿邮箱:92859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