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能

查经营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设计资讯>查经营文章>详细内容

面向企业做设计思维培训: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的转型方向思考

时间 : 2025年4月03日 12:47浏览 : 来源 : 设计能资讯中心 编辑 : 小能

2025年4月3日,深圳龙华区某共享办公空间里,37岁的室内设计师林夏刚挂断一通电话。对方是东莞一家家具厂的老板,想请她给高管团队做场培训,主题不是设计展厅,而是“怎么用空间布局让客户多待半小时”。她看了眼报价单——单日费用1.2万元,这已是今年他接到的第三个类似需求。

就在两年前,林夏还在为每月5千元的公寓设计单子焦头烂额。转机出现在2024年秋天,当她偶然把给奶茶店做的动线优化方案发到小红书,意外收到某连锁超市的培训邀约。如今她的微信置顶对话里,挤满了制造业老板和互联网运营总监。

商业空间讨论 (5)

从量房仪到数据仪

在杭州滨江的星巴克里,记者见到正给某母婴品牌做培训的建筑师王磊。他的电脑开着SU模型,但视角切换让在场市场部员工目瞪口呆——原本的商场中庭被拆解成“焦虑指数热力图”,消防通道的宽度标注的不是尺寸,而是“决策犹豫期时长”。

“你们看这个收银台的位置,往左挪80厘米,顾客排队时视线刚好能扫到促销货架。”王磊调出三个月前给便利店做的改造数据,“单店日营业额涨了1300块,秘诀不过是调整了两处转角弧度。”现场响起手机拍照声,一位区域经理边录屏边嘀咕:“原来设计师眼里连墙角都是销售工具。”

这种转变正在行业里悄然蔓延。苏州工业园区某设计工作室的周雯,去年开始把给连锁药店做的照明方案包装成《光环境与消费冲动管理》课程,单场培训收费8000元。“以前甲方总嫌我的设计费贵,现在他们抢着付咨询费,就为让我教他们怎么看懂人流热力图。”

商业空间讨论 (1)

那些被忽略的看家本领,正在成为硬通货

北京通州某家具厂会议室里,前商业空间设计师老张正用激光笔指点江山。投影幕布上不是效果图,而是一张被他戏称为“后悔指数地图”的平面——标注着客户在不同展柜前驻足又离开的频次。“别小看展台高度差5公分,这能让客户多摸3次面料,成交率涨8%。”

这堂课的内容,其实源自他五年前给某服装店做的失败案例。当时甲方投诉“动线太绕”,现在却成了培训中的经典反面教材。“我们设计师天天琢磨的空间细节,在老板眼里突然成了读心术。”老张的课程表排到了六月,学员名单里甚至出现了农贸市场的改造承包商。

在佛山某陶瓷企业的培训现场,记者目睹更魔幻的场景:室内设计师小林用瓷砖铺贴方案演示“触觉营销”。“暖灰哑光砖适合放在决策区——客户摸到温润质感时,砍价欲望会降低12%。”市场总监边记笔记边感叹:“你们设计师的手不是用来画图的,简直是点石成金啊!”

商业空间讨论 (2)

转型不需要高科技,只需要换个说法

重庆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办公室,建筑师范姐正在给物业公司上课。她手里拿着最常见的量房本,但上面记的不再是墙体尺寸,而是“老人取快递的焦虑动线”。“把快递柜挪到银杏树下,取件时间从3分钟变成5分钟,但投诉量降了四成——因为等待时看落叶能缓解焦虑。”

这些看似简单的洞察,其实都是设计师的基本功。广州的赵工把给月子中心做的隔音方案,转化成《声环境与客户满意度》培训模块;西安的小马则把幼儿园设计的配色经验,包装成《视觉刺激与消费冲动》企业内训课。

“我们缺的不是技能,而是发现金矿的眼睛。”林夏翻出手机相册里2023年的工作照,那时她正跪在地上修改施工图,“现在同样的空间分析,换个包装就成了商业秘籍。有次给健身房老板讲更衣室灯光对续卡率的影响,他当场就要给我公司股份。”

当甲方变成学生

下午两点,上海某共享会议室爆发阵阵笑声。室内设计师阿Ken正在演示如何用SU模型“算命”——他导入某咖啡店的平面图,通过调整吧台角度预测半年后的营业额。“这个45°斜角能让员工少走200步,出餐速度快15秒,每天多卖23杯。”

在场听课的餐饮连锁店老板们纷纷掏出手机拍摄模型,有位开火锅店的学员突然举手:“能不能帮我算算包厢圆桌直径减10厘米,翻台率能涨多少?”全场哄笑中,阿Ken淡定旋转模型:“减5厘米效果更好,既让客人觉得宽敞,又能早15分钟吃完走人。”

这种荒诞又真实的场景,正在重塑设计师的职业尊严。南京的老陆去年还在为设计费被拖欠发愁,今年已带着他的《空间读心术》课程跑遍长三角制造业。“上周给电动车厂讲展厅布局,结束后厂长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设计师早该来教我们做生意’。”


本站帮助设计师寻找和对接各类设计资源, 发表设计产业的各类资讯
联系电话/微信:13692222744    投稿邮箱:9285962@qq.com

与我们联系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的内容并不反映设第榜之意见及观点,如部分内容因用户自由发表或误传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请及时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