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 Arata Isozaki
日本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学者
荣获国际建筑界的最高荣誉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2019年度评委会的评审辞这样写道:“他兼具对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深刻了解,勇于拥抱前卫,从不满足于复制现有;他对有意义建筑的追求也反映在他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直至今日仍然不拘一格、不断演进,其方式方法总有新奇之处。”
矶崎新是第46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也是获得此殊荣的第8位日本建筑师。
| 大分县立图书馆
1962-1966,日本大分县
矶崎新的早期职业生涯开始于日本的战后重建工作,而且就在他的家乡——位于九州岛上的大分县。大分县立图书馆(后更名为大分艺术广场)是这位建筑师初出茅庐时的接到的项目委托之一,也是一个更广泛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凸显了矶崎新的“成长型建筑”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城市规划不应该保持静止,而要着眼于成长和进化。
建筑物组织形式的灵感来自与人体的类比,主要的实现方式是裸露混凝土,并通过天窗和窗户,让自然界的光明和黑暗直接进入其中。
照片均由石元泰博提供
| 近代美术馆
1971-1974,日本群马县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是矶崎新所接受的第一个博物馆项目委托,并以这位建筑师的“虚空艺术画廊”概念为基础。它由一系列立方体组成,包括一个矩形的主干和突出的两翼。“立方体”概念延伸到大厅和画廊等室内空间,以及包括倒影池在内的外部区域。此后,博物馆经过扩建,增加了一个餐厅(1994年)和一个当代艺术厅(1997年),但所有续建工程都延续了最初的几何手法。
照片均由石元泰博提供
| 中央图书馆
1973-1974,日本福冈
北九州中央图书馆的灵感来自Etienne-Louis Boullee为法国国家图书馆(1785年)提出的设计意向。矶崎新用预制混凝土材料实现了对新古典主义拱形天花板的现代诠释。该建筑有两个大型桶状拱顶,先并驾齐驱,后分道扬镳,与排列在外墙上的矩形窗户形成鲜明对比。
照片均由石元泰博提供
| 筑波中心大厦
1979-1983,日本茨城县
和“重建”的记忆。综合体涵盖了音乐厅、信息中心、酒店、餐厅和购物中心——这些就是让城市焕发生机所需的全部设施。项目的焦点是一个下沉广场,或称之为“论坛”。面向广场一侧的外墙采用了多种造型,外观饰面则采用质感反差巨大的材料,如光滑铝材与混凝土、粗糙与抛光的花岗岩、抛光与未抛光的瓷砖等。
照片均由石元泰博提供
| 当代艺术博物馆
1981-1986,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是这位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日本以外的第一个国际项目。这座下沉式红色砂岩建筑的建设地点充满挑战性,并且特意与周边地区的高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有着桶形拱顶的图书馆和镀铜的金字塔位于地面以上三层,但参观者则必须拾阶而下,造访由四个地下楼层构成的画廊。
照片均由石元泰博提供
| 圣乔治宫体育馆
1983-1990,西班牙巴塞罗那
圣乔治宫体育馆专为1992年夏季奥运会而设计,但至今仍然是巴塞罗那最大的室内体育设施。这座多功能建筑位于Montjuic山坡上,部分位于地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座能够容纳17,000人的设施的外形轮廓。巨大的圆顶屋顶及其标志性的凸窗在地面上完成,并用了20天时间就升举到建筑物的顶部。屋 顶高出竞技场地面45米,覆盖着宽敞的内部空间,并给人以轻盈感。建筑物的外饰面采用了普通砖、瓷 砖、金属锌和石灰华等从本地取得的建材。
照片均由Hisao Suzuki提供
| 水户艺术馆
1986-1990,日本茨城县
水户艺术馆是为了纪念水户市成立一百周年而建,这座文化综合体由剧院、演出大厅和当代艺术画廊组成。这座地标性的四螺旋塔由56个不同方向的三角形面板组成,其灵感来自Constantin Brancusi的作品“无穷圆柱”(1938年)。
照片均由石元泰博提供
| 奈良100年会馆
1992-1998,日本奈良
奈良100年会馆为纪念奈良立市一百周年而建,是矶崎新从一次国际竞标中赢得的项目,堪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完美结合。考虑到其所处地点、位置和朝向,这座建筑被设计为独立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案 通过倾斜的外形和灰色瓷砖饰面,向附近著名的东大寺(始建于公元734年)致敬。建筑内部采用多功能设计,适应各种活动、集会和会议。
照片由Hisao Suzuki提供
| 多穆斯博物馆
1993-1995,西班牙,拉科鲁尼亚
这座致力于探索人类自身的互动科学博物馆坐落在Orzan湾的一个废弃采石场。朝向海边的外立面形成一个弯曲的防护墙,以石板饰面,看上去很像风帆或贝壳。另一侧的外墙则由本地取材的花岗岩砌成,形状曲折,类似折叠屏风。
照片均由Hisao Suzuki提供
| 美浓陶瓷公园
1996-2002,日本岐阜县
这座陶瓷博物馆位于层叠的山谷中,包含画廊空间、会议厅、茶馆和公用工作室。它保留了周围的植被,同时借助户外露台、观景台和玻璃幕墙,成为地形地貌的自然延伸。从建筑物上升起的两个灯箱暗示着其内部所容纳的展品。整个建筑物采用了本地取材的粗陶砖和陶瓷,而钟摆式结构和悬挂支柱确保 了馆廊及其内部的展品免受地震危害。
照片均由Hisao Suzuki提供
| 冰球馆(2014 年更名为Pala Alpitour)
2002-2006,意大利都灵
这座可容纳12,000人的体育场最初是为2006年冬季奥运会而设计,其灵感源自“隐形建筑”概念。建筑 保持了对周围环境的呼应,它的四个楼层中有两个沉入地下,从而在整体高度上与附近的1934年世界杯体育场相辅相成。不锈钢和玻璃构成的外墙,无论在白天或夜晚都能够营造出光彩。内部采用适应性结构,如伸缩看台和移动平台等设施让空间演变成为可能,方便举办其他体育赛事、音乐会和各类会议。
照片由Hisao Suzuki提供
| 安联大厦
2003-2014,意大利米兰
安联大厦是意大利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也是米兰市的新地标。这座50层建筑物的修长身姿显得愈发挺拔。外部有三层玻璃幕墙,以每六层楼为一组构成弯曲,以减少阳光反射,同时又彰显出建筑物的自然光照明特色。这种垂直结构与圆形结构相接的外观营造出轻微的运动感。用金色涂装突出的四个外部支柱能够抵抗震颤,而其多功能的内部结构则能够灵活安排办公空间。矶崎新经常与当地建筑师合作,在这座大楼的设计过程中,合作伙伴是Andrea Maffei的意大利工作室。
照片均由Alessandra Chemollo提供
|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
2004-2011,卡塔尔多哈
作为中东最大的展览中心之一,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的三个主展厅和多个灵动会议空间总共可以同时接待高达10,000名来访者。建筑外墙令人联想到两棵大树,其灵感来自Sidratal-Muntaha,这是一种伊斯兰圣树,象征着第七天堂的尽头。树木造型包围着外立面上的玻璃幕墙,并支撑着屋顶。建筑经过精心设计,并采用了节水和能效方面的最新技术,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成效堪称典范。
照片由Hisao Suzuki提供
|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2008-2014,中国上海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2014年落成,正值这个亚洲最古老交响乐团的135周年纪念。两个演出大厅的设计是与声学大师丰田泰久合作完成,可分别容纳1200名及400名听众。借助最新技术和敏感材料,两个大厅都为听众营造了亲密的听觉平衡。这座表演艺术建筑位于上海市老法租界的中心地带,四周的喷泉可抵消下方地铁轨道的震动。内部采用竹编敷面的反射板和用北海道柏木制成的舞台地板,建筑物外观的 亮点包括陶土砖饰面以及一座中式花园。
照片由Chen Hao提供
| 琉森音乐节新方舟音乐厅
(由Anish Kapoor 和矶崎新联合设计)
(2011-2013年、2014年) 日本宫城县
(2015年) 日本福岛
(2017年) 日本东京
Ark Nova意为“新方舟”,受琉森音乐节委托,由Anish Kapoor和矶崎新联合设计,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一项举措。球状结构的PVC涂层聚酯薄膜能够快速充气和放气,音乐厅也由此得以在多个地点巡回。最初的巡回范围是受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及海啸影响的地区。这个充气的移动表演场地能够为多达500 位观众呈现一系列表演艺术,并已成为重建精神的象征。
照片由Matsushima的Iwan Baan提供